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980 更新时间:2020年04月17日12:41:46 打印此页 关闭

【原文】

道生之,德畜之①,物形之②,势成之③。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④。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⑤。故道生之,德畜之;长之育之;亭之毒之⑥;养之覆之⑦。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。是谓玄德⑧。

【注释】

①畜:畜养。

②物:指万物本身,,形:动词,表现。

③势:万物生长的自然环境。

④莫:没有。贵:崇尚,重视

⑤莫之命而常自然:不加以干涉,而让万物顺任自然。之,代指万物。命,支配,干涉。

⑥亭之毒之:有两种解释:一是使万物安定,二是使万物成熟。这里取第二种解释。

⑦覆:维护,保护。

⑧玄德:深微玄妙的“德“。

【译文】

道生成了万物,德养育了万物,万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,环境使万物生长起来。因此,万物没有不尊敬道而重视德的。道之所以受到尊敬,德之所以受到重视,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顺其自然。所以,道生成了万物,德养育了万物;使万物生长发育,使万物成熟结果,使万物得到抚养和保护。(它)产生了万物却不据为已有,养育了万物却不自恃其功,导引了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。这才是极大极深远的“德”啊。

【解析】

老子在这一章里将“道”和“德”二者并立起来论述,这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有所涉及,这一章我们主要就道德和万物的关系进行解说。

“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”我们知道,万物之所以能够生长和发展,就是因为其顺应了客观的自然规律,也就是大道。所以,老子称其为“道生之”。万物由道生出以后,接下来该由谁来抚养呢?这时候出现了德,它刚好能够承担这一职责,老子称其为“德畜之”。道和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“道德”体系,万物由道生.由德养,道和德就像是生养我们的父母一样,我们怎么能够不尊敬他们呢?

在前面的章节里,老子已经多次论述了德的性质和作用:所谓德,其原始意思就是得,后来引申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,它具体表现为人类的行为准则。如果人们的行为合乎道的大德,那么人类就能繁衍生息,否则就会自我毁灭。

“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”万物之所以敬畏道和德,并以道和德为尊贵,这并不是出于主宰者的刻意命令和安排,而是他们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遵从和运用,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万物顺其自然地诞生,又自然而然地发展,并通过遵循自然规律而生生不息。

“故道生之,德畜之;长之育之;亭之毒之;养之覆之。”这句话是说,道生长万物,德养育万物,使万物生长发展,成熟结果,使其受到抚养、保护。老子认为,在道化生万物的过程中,万物纷纭各异不过是情势使然,它们都源于道而畜于德,而且最终都会积德归道。

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。是谓玄德。”大道生成了万物,但是不把万物据为已有;抚育了万物,但是不自恃有功;引导了万物,但是不强加干涉,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。大道深厚无私,是人类行事的楷模。人们追求礼尚往来,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,这其实是不合乎大道的,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。大道遵循自然,无欲无求,即便在付出的时候也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。大道没有分别之心,所以也就没有付出和回报的分别了。当大道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回报的时候,它也不会感到烦恼和怨恨。人类却不同,一旦我们的付出多于回报,或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时,我们就会感到烦恼和怨恨,有的人甚至还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,这样不但伤害自己,也会伤害别人。

在现实生活中,任何人都无法躲避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。如果我们因为怨恨曾伤害过我们的一个人而怨恨起整个社会来,就会变得愤世嫉俗、心胸狭窄起来。以充满仇恨的眼睛看社会,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,在这个世界上,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,谁能保证从未伤害过人呢?既然我们也曾伤害过别人,又怎能奢望不被别人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呢?因此,当我们的付出和回报不能划等号时,就一定要冷静地看待得与失,不要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回报而心生怨恨。老子在这一章中,阐述了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思想,这一处世哲学充满了智慧,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教导。

王弼《道德经注》

物生而后畜,畜而后形,形而后成。何由而生?道也。何得而畜?德也。何由而形?物也。何使而成?势也。唯因也,故能无物而不形;唯势也,故能无物而不成。凡物之所以生,功之所以成,皆有所由。有所由焉,则莫不由乎道也。故推而极之,亦至道也。随其所因,故各有称焉。

事物是先生成,然后发育,然后成形,然后完成。由什么生成的?道。由什么养育?德。形态是由什么决定的?物质。是什么使它最终完成?情势。有原因,万物才可以成形;有情势,万物都能发展完全。万物的生成、功绩的铸就都有它们的由来。有所缘由,都是源于道。所以推导到源头,也还是道。因循着道,所以万物各有各的名称。

道者,物之所由也;德者,物之所得也。由之乃得,故曰不得不尊;失之则害,故不得不贵也。亭谓品其形,毒谓成其质。各得其庇荫,不伤其体矣。有德而不知其主也,出乎幽冥,是以谓之玄德也。

道,是万物生成发展的由来;德,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获得的特性、品质。遵从道的这个由来就能够得,没有得到德,就是没有遵从道;失去对道的遵从就会受到损害,所以必须要重视道。亭是说具备了形态,毒是说具有了实质。道使万物都得到庇护,而不受损害。有德而不知道是谁给的,感觉像出自于幽暗深远的地方,所以叫深黑色的德。

苏辙《老子解》

道者万物之母,故生万物者道也。及其运而为德,牧养群众而不辞,故畜万物者德也。然而道德则不能自形,因物而后形见;物则不能自成,远近相取,刚柔相交,积而为势,而后兴亡治乱之变成矣。

形虽由物,成虽由势,而非道不生,非德不畜,是以尊道而贵德。尊如父兄,贵如侯王,道无位而德有名故也。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,而常自然。恃爵而后尊贵者,非实尊贵也。

道是万物的母体,生成万物的是道。等到它运转而成为德,领导和养育万物而不推辞、不停止,所以说养育万物的是德。但是道德都是没有自身形态的,作用在事物的身上引起形态的变化才能被人看见;实际存在的事物是要在与其他事物的对比和作用中才能体现,远处的和近处的相互影响,刚柔相互作用,积累成为趋势然后兴盛、灭亡、安定和混乱的变化就形成了。

形态虽然由事物的物质构成决定,最终结果虽然由事物发展的趋势决定,但是没有道,万物都不能得以生成,没有德,万物都无从繁育、成长,所以尊重道而珍视德。要像尊重父亲、兄长那样尊重道,要像重视君王那样重视德,因为道是没有地位的,而德有着美好、被众人仰望的名声。对道的尊重和对德的重视,是不能命令的,而顺其自然就能一直保持。因为害怕崇高的地位与权力而对其尊重,不是真正的尊重。

上一条: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下一条:无量子解读道德经: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